3/24 下午15:00 我們在哥多華CORDOBA的大清真寺內
這座清真寺的歷史追溯到回教威麥亞王朝的阿布杜勒‧拉赫曼一世(Abd al Rahman I)於西元785至789間下令所建的(距今1200多年)
十三世紀時,西班牙基督教開始收復失土運動,最後在1492年收復格拉那達,阿拉伯人戰敗,退出伊比利半島
基督教的國王開始在這裡改建教堂,到16世紀時完工,清真寺被改為教堂,成為一棟混合回教、天主教的奇特建築物。
清真寺是:Mezquita 大教堂是:La Catedral de Cordoba 明確的說法應該是:整個主體是清真寺,裡面有大教堂
這個角度是最好說明:左邊是清真寺的拱門樑柱 右邊是大教堂
建築風格大不相同 卻一起並存了幾百年....
原本應有1012根的拱門樑柱 現在大約剩850根左右
清真寺內有一面牆 牆面上貼滿一片片的白瓦片
白瓦片上:有序號.有簽名.有區域位置...是簽名板
可能工匠因為識字不多 所以都使用自己設計一個圖形代表
故事是這樣:最早的拱門雖然造型簡單只紅白兩色,但工法很紮實,是用紅色磚塊和白色灰泥仔細黏合撐起來的,後來陸續幾次的增建,為趕時間而造成偷工減料的狀況,變成了直接用油漆塗上"紅白相間"的顏色,這讓上層很"感冒"
為了為自己的工作負責,也確保施工的品質,工人在自己的作品上留下簽名(像這根石柱)
另外製作每個人的簽名樣式 黏掛於施工的牆上
也有一說是:因為工匠是論件計酬,所以留下簽名板供計算
主教堂Cathedral 清真寺中有一部份被破壞來興建教堂,主教堂自西元1523年始建,內部有一個義大利式圓頂,還有一個邱里格拉風格式座位的唱詩班席。整座教堂結合16至17世紀的法蘭德斯、文藝復興和早期巴洛可時期的建築風格
我們在大教堂主祭壇前 坐下來聽導遊的導覽介紹
後面深色整排是唱詩班座椅
華麗細緻的天花板十分漂亮 繁複的造型是要和回教建的壁龕上的八角形拱頂(上篇)一別苗頭!
穹頂的設計與繪畫,很豐富細膩
漂亮的大教堂主祭壇 穹頂又是不同的設計風格...相同的華麗
上面的畫像都是名師的經典之作
桃花心木的 唱詩班席-右側
108個座椅上雕刻著基督教的故事
中央的大雕塑 與唱詩班的座椅相同:刻滿新約.舊約.聖母.使徒的故事
唱詩班席-左側
基督教的故事:一件件都是值得傳世的藝術品
椅子的下半層是基督教的名人
大管風琴
設置於唱詩班座椅之上
告解處
不同宗教 多種風格共存的典範
清真寺古老的裝飾木板 被保存下來
預到校外教學的當地小朋友 開心的合照
橘子庭園....
整個大清真寺最高點:鐘樓...最上面當然是勝利者基督教的十字架
這個鐘樓原本是屬於回教清真寺的尖塔(喚拜樓:回教徒一日五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