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7.13 我們在芬蘭赫爾辛基岩石教堂(Temppeliaukio Church)
以岩石建造而成的教堂有著銅製圓頂,遠看就像是外星人的飛碟,底下便是獨一無二的登貝里奧基歐教堂 (Temppeliaukio Church)。
由於教堂是鑿入岩石建成,因此又稱為「岩石教堂」。
這座風采獨特的教堂舉世聞名,成為芬蘭建築的代表之一。
1906 年,市議會決定在弗雷德里克街 (Fredrikinkatu) 的盡頭建造教堂,這條街雖是赫爾辛基的主要街道,尾端的地形卻是崎嶇不平。
設計建築時遇到重重困難:設計圖初選時,評審對參賽作品不甚滿意。
於是開始第二次徵選入圍作品,又遇上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告終。
幸好,「事不過三」的定律發揮效用,岩石教堂終於在 1969 年落成。
芬蘭建築師兄弟 Timo Suomalainen 與 Tuomo Suomalainen 於 1961 年交出教堂設計圖,最後獲得評審青睞。
評審感到非常滿意,覺得他們的設計「空前絕後」,且或多或少保留下建址的天然岩石。
然而,赫爾辛基的居民對於這項設計興趣缺缺,反而比較支持建造傳統教堂,因為「岩石教堂」的外型太容易讓人聯想到伊斯蘭教的清真寺,甚至是「惡魔的地下碉堡」。
幾經波折,教堂直到 1968 年才開工。在竣工和正式啟用的一年後,登貝里奧基歐教堂很快的獲得民眾的喜愛,一躍成為赫爾辛基的觀光勝地。
岩石教堂可同時容納約940人,在周日早上定時舉行禮拜,在岩壁的迴音作用下,教堂音效奇佳,因此岩石教堂也有很多音樂會選擇在這裏舉行。
教堂內部全景...
教堂是利用位於住宅區的岩石高地建造而成,為了不損及自然景觀,將岩石部份往下挖掘,教堂就建造在天然岩石中。
因此教堂的外觀也是岩石的形態,屋頂採圓頂設計,有一百條放射狀的梁柱支撐,同時鑲上透明玻璃。
教堂內部,裸露的岩石到處可見
祈願的燭台沿著石壁邊設置
教堂內的座椅,讓我想起早上參觀的紅教堂(東正教教堂),裡面是沒有椅子的!
最前方的主祭壇
北歐設計崇尚簡單和極簡主義,登貝里奧基歐教堂的內部設計便是絕佳典範。
整座教堂以石為牆,將花崗岩完美地融入內部裝潢,充分展現自然環境的特色。
圓頂上有著無數窗戶,創造光影交織的美景。
大型的管風琴
教堂的吸音天花板
教堂石牆上,清晰可見敲鑿的痕跡
離開岩石教堂,要去吃午餐了...
今天的午餐,在海灣邊的庭園餐廳
MESTARITALLI餐廳
海灣邊的大庭園
我們的座位區
烘培麵包
生菜油醋醬
主菜上來了.....這是什麼???!!!
下面是馬鈴薯泥,上面有小莓果....這是什麼???肉???
答案揭曉...這餐主菜是:麋鹿肉!
小莓果酸酸甜甜,可引發食慾
馬鈴薯泥綿密細緻,口感極佳
至於麋鹿肉,因為沒吃過,一聽到....就滿意了!有點像:較硬的滷牛肉
甜點蛋糕
海灣邊的雁鴨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