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10.12下午,我們到張家界黃龍洞
黃龍洞位於世界自然遺產張家界武陵源核心景區內,享有“中國最美的旅遊溶洞”、“世界溶洞奇觀”、“世界溶洞全能冠軍”等稱號。
黃龍洞規模之大、內容之全、景色之美令世界為之震驚。
黃龍洞現已探明的洞底總面積約10萬平方公尺,垂直高度140公尺,全長7.5公里。
景區洞中有洞,洞中有河,不同洞穴景觀遍佈其中,仿佛一座神奇的地下“魔宮”。
據考證,在3.8億年前,黃龍洞地區還是一片汪洋大海,沉積了可溶性強的石灰岩和白雲岩地層。在漫長的時光中孕育了眾多的洞穴,直到6500萬年前地殼抬升,出現了乾溶洞,然後經岩溶和水流作用,慢慢形成了今日的地下奇觀。
左起:善華.素嫻.俐子.小燕.淑珍
1983年初,當地村民毛金初組織九個民兵,歷經千難萬險,終於探明這個世界溶洞奇觀的真相。 1984年2月破土開發,同年6月成立黃龍洞管理所,年底正式開放。
前往黃龍洞園區,先經過一排的飲食街,以販賣當地小吃及飲料為主
再經過一個很特別的綠建築,屋頂是斜坡的草坪,很像滑草場
這是哈利路亞劇院,我們今天晚上要在這裡看秀
建築物的綠化面積達3000平方公尺,是中國目前面積最大的單體斜面綠化屋頂,其建築的風格和設計,充分體現出它與周圍自然山體的和諧......
哈利路亞劇院前水塘中的石柱刻的,就是劇場主秀:煙雨張家界
園區入口中央,有一座很奇特的雕塑:一隻猿猴右手拿著一個骷顱頭(人類頭蓋骨),左手摸下巴思考著,坐在一疊書上,腳上還夾一把圓規....
下面的碑文寫著:今天我們無法進口白雲和藍天,明天他們也無力再造河流與山川. 請不要隨意消耗地球的資源. 否則.... 後天. 猴子會思索人類的今天.
這個雕塑名為"後天".....“後天”是國內旅遊景區中為數不同的以生態環保為主題的雕塑,旨在呼喚全人類都來關注,重視和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和環境。
園區售票處:我們是預約團體,有一些優待配合措施
其一:預約團體有專用車代步,可少走一些路
黃龍洞主要遊覽區是在山洞內地底下...
所以地面上規劃成生態廣場,生態廣場的總用地面積是9.159公頃,其中建築用地只佔佔7.8%,其餘的92.2%都是水塘溪流,農田,綠化用地。
生態廣場的規劃,也呼應"後天"的雕塑用意
黃龍洞口長廊,以古式樓閣設計
趁無人空檔,拍一下長廊
廣場的長廊旁,搭建水車景觀區。
水車在中國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張家界土家族古代的主要灌溉工具,同時水車還有舂米,磨粉等功能。
廣場的水車景觀還原了土家族悠久的農耕歷史文化,同時也成為生態廣場一道亮麗的風景。
排在預約團體隊伍
洞口旁的"龍泉",清澈潔淨的水源與黃龍洞內是互通的
黃龍洞入口,我們有一位年輕阿妹導覽員,每位導覽員走的路線會有些差異,黃龍洞裡很大也沒有明顯的指標必須跟好導覽員,以免會走到重複的路,但別的導覽員的麥克風聲音大,有些干擾。
黃龍洞已開發的遊覽路線全長約3.2公里,其中包括800餘公尺長的搭船遊覽,遊覽全程約需2小時,要走很多路!
進洞不久有迎賓雙門,一個是幸福門,另一個是長壽門,其實後面的路是一樣.....大部分的遊客都走右側的幸福門...
是習慣靠右走? 還是選擇幸福比長壽實際些??
我們的土家阿妹導覽員,在說明迎賓雙門..
洞內裝設五彩燈光,讓洞內更多采多姿,不顯單調
黃龍洞分旱洞和水洞。共四層,長13公里,最高處百餘米。屬石灰岩地下河侵蝕型洞穴。兩層水洞與兩層旱洞上下縱橫,形成洞下洞,樓上樓螺旋結構,最大洞廳的面積12000平方米,可容納上萬人。
洞內有一個水庫、兩條陰河、三條地下瀑布、四個水潭、十三個大廳、九十六條遊廊。洞內流痕、邊石、倒石芽、倒鍋狀窩穴階段發育良好,鈣質石積物呈五顏六色,絢麗多姿。
穹頂石壁滴水沉澱的石乳、石柱、石筍、石幔、石琴、石花,如水晶玉石,琳瑯滿目,異彩紛呈,美不勝收,有“地下迷宮”之美稱。
這是前廳(聚會廳):是黃龍洞十三個大廳中面積最小的一個廳,面積約6000平方公尺。
對面燈火闌珊、石筍林立的地方是龍舞台,相傳是龍王爺跳舞的地方,每年的這天,龍王爺都在這裡舉行一場盛大的舞會,在旁邊的峭壁上還有一個華麗的包廂,相傳是龍王爺的小女兒和她的心上人正在那裡約會。
阿煌.俐子和土家阿妹導覽員..感謝淑珍幫拍
火箭要升空了
金戈銀槍
洞中有河...響水河,黃龍洞第二層洞中的一條陰河,響水河全長2820公尺,我們要坐這些小船去遊河,約坐800公尺遠,時間約10分鐘。
響水河平均水深6米,最深有12米,水溫保持在16℃,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娃娃魚的理想生存環境。響水河沿途有很龍王金盔、海貝浮空、海螺吹天、隱龍峽、插香台、天仙橋等洞中奇觀
一排坐4人,真有點擠...
往上看,別有洞天!
響水河穿梭在原始的洞中
黃龍洞垂直高度140公尺,可以想像上下台階必多,要有心理準備,全程有1000多階梯要爬....
一層高於一層
在洞中穿梭盤旋,一路往前,不走回頭路
經過了一洞又一洞,一廳又一廳....
由上往下是石乳(石鐘乳),由下往上的是石筍,連在一起了...叫石柱
這一個快連到了......
大約差20幾公分吧? 可能要幾千年.....或者幾萬年???
千丘田..如蒼海桑田一般的痕跡
石琴山:右側那座即是傳說敲打後,會發出絲竹弦管之音的石琴
黃龍洞的最高層第四層“龍宮大廳”。
龍宮大廳是黃龍洞最大的一個廳,也是黃龍洞最先形成和最古老的大廳,還是國內已開放旅遊洞穴中石筍最為發育的一個大廳。底面積14000平方公尺,洞頂平均高度40公尺,現存有1705根石筍、石柱,其中高於1公尺的就有516根,石筍分佈密度為0.12根/平方公尺。整個龍宮氣勢磅礴、粗獷宏偉。
老鷹覓食
鋪設遊覽路線時,石筍當然要保留,走過的遊客都撫摸石筍,光亮鑑人
在龍宮裡,有一根又高又細的石筍,這就是“定海神針”,形狀十分奇特,它高達19.2米,兩端粗,中間細,最細處直徑只有10公分。
“定海神針”生長在崩塌的斜坡上,是黃龍洞最高的一根石筍,洞穴學家推算它至少需要近二十萬年才長到今天這樣高。
作為黃龍洞的標誌性景點,為明示“定海神針”的價值,增強人們的保護意識,黃龍洞景區1998年4月18日在保險公司買下一億元的保險,創下了世界為資源性資產買保險之先河。
定海神針還在生長中,頂端距離洞頂還約有6公尺,洞頂仍然在滴水,尚在生長發育,據說大約再六萬年左右,即可頂天立地了。
6萬年後再來看看......
迷宮地處黃龍洞最底層,洞內鐘乳石種類多,景觀異常集中,潔白晶瑩的鐘乳石、石筍、石柱、石幔、石花、捲曲石、石珍珠、石珊瑚等玲瓏剔透。
但因時間關係,也走累了,又需另購票.....所以就沒下去參觀
左起:善華.素嫻.俐子.小燕.淑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