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10.12午餐在盛世武陵餐廳
盛世武陵餐廳位於寶峰橋橋頭,在寶峰湖與黃龍洞兩景點的中間
除了地點選擇外,還要來品嚐"三下鍋"
三下鍋是湘西張家界的當地土家菜,街上許多餐廳都有這道傳統菜
所謂“三下鍋”,就是由三種主料做成,燉著不放湯的火鍋
相傳明嘉靖三十三年(1555),由於朝政腐敗,倭寇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不斷大肆襲擾,朝廷曾多次派大軍抗倭,都慘敗告終。
尚書張經上奏朝廷,請徵湘鄂西土兵平倭,明世宗準奏,派經略使胡宗憲督辦。永定衛茅崗土司覃堯之與兒子覃承坤及桑植司向鶴峰、永順司彭翼南、容美司(今湖北鶴峰)田世爵等奉旨率士兵出征。
時值陰曆年關,覃堯之深知一去難返,決定與親人過最後一個年,於是下令:“蒸甑子飯,切砣子肉,斟大碗酒,提前一天過年再出征。”因時間緊,來不及作許多菜,就來個臘肉、豆腐、蘿蔔一鍋燉,叫作“合菜”,吃了好上路。這道菜以後演變成“三下鍋”。
士兵上前線後,很快打敗倭寇,收復失地,世宗親賜匾額,上書“東南戰功第—”。志書記下了這段歷史:“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大犒將士,除夕,倭不備,遂大捷。後人沿之,遂成家風。”
寶峰橋
位於寶峰橋橋頭的盛世武陵,餐廳對面是溪布老街
橋下水流潺潺,有婦人臨溪洗衣,有婦人揹竹簍穿越溪流,可以看到溪水越過步道
盛世武陵餐廳大門頗有氣勢,還設有大鼓,應是表演使用
厚實的大門用門釘裝飾,凸顯氣派
門釘,又稱門乳釘或乳釘,原本是用來掩飾接合木板釘子的釘頭,後來成為有象徵意義的裝飾品。
餐廳一樓擺設,我們坐在視線佳的二樓包廂
盛世武陵餐廳,原名:老唐三下鍋, 可見三下鍋是招牌菜
這一鍋就是三下鍋!
來過張家界的人應該都知道也吃過,三下鍋就是一種很方便的乾鍋,是由三種主料做成的,多為肥腸、豬肚、牛肚、羊肚、豬蹄或豬頭肉等選其中二、三樣或多樣經過本地的廚師特殊加工成一鍋煮。
三下鍋的吃法也分乾鍋與湯鍋之分,麻辣味重。
這是交代廚房過:不要太辣的三下鍋
除了應有的主菜:豬頭皮.豬蹄.肥腸.豬肚外,也有好幾種的蔬菜:紅蘿蔔.白蘿蔔.大白菜.竹筍.冬菇.乾辣椒....
還滿好吃的,尤其是配白飯!
另一鍋是紅燒肉煮豆皮,豆皮很入味
重口味的蔡,就是要搭配冰啤酒!
這次張家界之旅,每個午晚餐都有兩瓶啤酒在桌上,有哈爾濱.北京.重慶....今天是在地:張家界天子山啤酒!
其他的菜色:魚
吃起來就是:菜脯
蒜頭辣椒,現在很習慣吃了.
燒鴨
糖醋里肌
饅頭,附煉乳....其實:饅頭沾三下鍋湯汁也滿好吃的...
很奇怪,每餐的飯後水果都是紅西瓜!
二樓的包廂兩面是大玻璃窗,光線佳視野廣,用餐環境棒
窗外的寶峰橋
溪畔的洗衣區,仍維持傳統的生活方式
拿棒子邊敲打邊洗衣服,難得一見.
保有傳統的石墩走道,走的人還不少
餐廳旁式商店街道
利用空檔到隔壁超商逛逛
這是什麼? 一包RMB 5元 還抽華為手機!品名:雄究究(雄赳赳)
這是檳榔!是檳榔乾! 有好幾種品牌並列販售!可見多受歡迎!
不禁想到,前兩天在高速公路看到的招牌....
團友到旁邊水果店買:新鮮的紅棗,外觀不討喜,卻是滿甜的
飯後,13:20我們抵達黃龍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