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2.7下午,我們在泰國清邁柴迪隆寺
柴迪隆寺(Wat Chedi Luang):位於清邁古城的中央,柴迪隆寺在泰文的意思為「大塔寺」,又譯作隆聖骨寺。
大塔寺開始建造於1391年,因為當時的蘭納國王 盛孟瑪Saen Muang Ma想把他父親的遺骨存放在建好的寺廟中,但盛孟瑪國王在1401年過逝,柴迪隆寺都還未建造完成
後來由國王的遺孀承接了建設寺廟的工程,該寺直至滴洛拉王(King Tilokaraj公元1441-1487年在位)時期公元1441年才正式完工。
這座納蘭泰王朝建築形式的大佛塔,原高82公尺,西元1447年時,在此寺舉行著名的第8屆世界佛教會議。
原本在1468年存於此塔東面神龕的玉佛,於1551年移至曼谷玉佛寺。
原本82公尺高的大佛塔,在經歷1545年大地震和16世紀泰緬戰爭後,發生大面積的傾毀,高度僅剩約60公尺高
1992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日本政府出資修繕,以保存原貌。
下圖是:大塔寺的大門入口
守護大門的雙神將之一
開放參觀時間由08:00-17:00,目前門票40泰銖
供奉在這白色的佛殿內的「因塔印柱」是清邁的「城市之柱」,清邁人民相信,「城市柱」代表著清邁的繁榮與昌盛。
「因塔印柱」是指因陀羅神Indra(印度神話中的眾神之王)對清邁城的保護和祝福的象徵物。
從佛曆六月的下弦月開始,就會開始進入一年一度的「城柱節」祭祀活動,一般來說活動會持續6-8天。
殿內是不允許女孩子進入的,因為在傳統的戒律中,「因塔印柱」是氣場較強大且嚴格管制的場所,直到現在,人們依然(遵守著古訓),所以才不允許女性近距離接觸城市柱。
柴迪隆寺(大塔寺)的主殿
主殿建於1928,重修於1999年。佛殿祭壇供奉三尊立像,居中主佛稱:十八肘尺佛(或十八腕尺佛Phra Chao Attarot),右手施無畏印,左手下垂。
最前方有一尊金佛,遊客可以朝拜祈福後,把金箔貼在金佛身上
*一肘尺/腕尺=中指尖至肘関節之長度;以阿煌來說:大約48公分,十八肘尺約8公尺64公分!
主殿門口兩側的護法金龍,尾巴盤旋到門楣之上,構成另一幅圖騰
主殿以外,還有數個佛殿,因為現在的大塔寺是合併了三座寺廟而成的
主殿的後方則是柴迪隆寺的大佛塔,這裡曾經是泰北最高的建築物,建造完成當時有82公尺,不過歷經了西元1545年的大地震和泰緬戰爭後,高度只剩下了約60公尺
古老佛塔獨特的建築形式,融合了蘭納、印度、斯里蘭卡等多種建築風格,完全不同於泰國其他寺廟那樣金碧輝煌
大佛塔有四面,正面有台階可以上塔(為保護古蹟,已禁止上塔),另外三面都只有斜坡,沒有台階
600多年的古蹟,處處都是斑駁的歷史沉積
陽光照射在大佛塔,發出金黃色的萬丈光芒!
素嫻.俐子.善華.麗卿
這一面是斜坡,沒有台階
穿著金縷衣的臥佛
12生肖的祈福佛塔,可以尋找自己的生肖來參拜祈福,每個生肖都設有功德箱
泰國的彌勒佛,看起來台灣的彌勒佛肚子大多了!也可愛多了!
維基資料:五代後梁時期在江浙開始出現以契此和尚為原型塑成的笑容可掬的大肚比丘。由於契此和尚圓潤豐滿、滿口堆笑,手持布袋,坦胸露腹,圓寂前,曾留下偈頌:「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因此被認為是彌勒菩薩的化身,所以此後彌勒菩薩的塑像就經常被塑成福態常笑、豁達大度的慈愛形像,常被稱為笑佛、歡喜佛、大肚彌勒佛。著名對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由五頭的NAGA護法的佛像
五位可愛的小沙彌,手裡拿著化緣的功德箱,要跟他們拍照先"功德"一下!
亮晶晶的尖塔上竟然有不速之客!長出綠意盎然的植物來!
這也是佛緣吧!要有多大的緣分才能有種子在塔尖上,經過多久的風吹日曬雨打,才能發芽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