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宮The Grand Palace和玉佛寺Temple of the Emerald Buddha (Wat Phra Kaew)是同一個位置
109.2.4上午,我們到泰國大皇宮參觀
曼谷大皇宮位於曼谷拍那空縣,從18世紀到20世紀,曾是暹羅王國的皇宮。也是泰國王室公定的居住地點,在所有的泰國王宮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大皇宮建於拉瑪一世統治期間的1782年,然而在1946年泰國國王拉瑪八世駕崩後,拉瑪九世將王室搬到遲塔拉達宮(Chitralada Palace),而象徵王朝的宮殿依然存在,因此,現在的泰國王室並不住在這裡。
整個大皇宮的建築超過100座,占地大約152泰畝(244000平方公尺)約73810坪,四圍有長達1900公尺的圍牆。
整個大皇宮,大致可以分為五個區域建築群
1.皇宮。皇宮主建築不對外開放,有衛兵把守。
2.玉佛寺建築群(The Chapel Royal of The Emerald Buddha)
3.摩天宮殿建築群(Phra Maha Monthian group)
4.節基皇殿建築群(Chakri Maha Prasat Throne Hall)
5.兜率皇殿建築群(Phra Thinang Dusit Maha Prasat)
2/4 上午09:00 我們由"威悉猜悉門"進入大皇宮圍牆範圍,大皇宮的門都像這樣的高,目的是方便大象的進出
因為大皇宮遊客眾多,泰國警方製作大型的看板,提醒遊客慎防小偷扒手!
大皇宮的庭園大草坪
先在大草坪前拍一張大合照...特地拿下口罩的
進入大皇宮,除了禁菸之外,有衣著服裝限制,不能穿著無袖上衣.七分褲.短褲.拖鞋,不可以露臍.裙子要過膝,否則駐守警衛會不讓你進入。
大皇宮的參觀票500泰銖,參觀時間08:30-16:30(售票至15:30止)
泰國國旗.皇室旗幟和皇室徽章
經過驗票閘門,順著參觀路線,先到玉佛寺建築群
玉佛寺在大皇宮的腹地範圍內,佔據大皇宮不到1/4面積,與大皇宮同建於1782年,當年,泰皇拉瑪一世於寮國奪回一尊由翡翠細雕而成的玉佛,高約66公分,膝部寬約48.3公分,由玻璃保護,上有多層華蓋,供奉於該寺而得名。
泰國國王於每年換季(熱季、涼季、雨季)時分 ,親自主持儀式為玉佛更衣換服的傳統沿襲至今,除表示對佛祖尊敬之意,祈求國運昌隆、國泰民安,是泰國全國上下心中無可取代的神聖場所。
錫蘭式金色舍利佛塔 ( Phra Sri Ratana Chedi)這座大型高聳的金色佛塔別稱 「樂達納舍利塔」, 當年由拉瑪四世所建, 採錫蘭式佛塔的建築設計並以純金打造,塔內有供奉佛陀舍利子,相當珍貴。
玉佛寺建築群範圍內,每個出入口都有兩尊高大五公尺的夜叉王神像左右守護著,傳說在最早的泰國有一個拉瑪王與數個夜叉王。某天,拉瑪王娶了一位漂亮王妃,數個夜叉王看到後相當羨慕嫉妒,因此聯手打死了拉瑪王並將其王妃據為己有。拉瑪王死後帶著怨恨到了天堂,開始到處告狀;最後,天庭也覺得夜叉王實在太過霸道,因此決定派出猴王去收服夜叉王。猴王到了人間後果然收服了夜叉王,並且在森林中找到為夜叉王看守心臟的半猴半人與半鳥半人等衛兵,騙出了夜叉王藏心所在,然後將其一一摧毀。
夜叉王最後被押上天庭,神祇們為了還給拉瑪王公道,因此命令夜叉王與半鳥半人等獸類從此都必須為拉瑪王守護皇宮。所以現在走進泰國皇宮,必定會見到青面獠牙的夜叉王與半鳥半人站在門口守護;而在曼谷國際機場(蘇瓦那蓬機場)也會看到類似的雕像擺設。同時會有著綠臉、藍臉、橘臉與白臉等各種不同的夜叉王。
先朝藏佛閣
純泰式藏經閣(Phra Mondop)藏經閣內供奉著拉瑪一世所寫的經典,並以金片打造,在藏經閣的每個出入口皆有兩尊夜叉王鎮守。建築外觀以金綠色為底,屋頂上層層堆疊的塔尖直衝天際,氣勢磅礡,充分展現泰國傳統建築的特色
藏經閣上層層疊疊的屋頂....
高棉式的碧隆天神殿(Prasat Phra Debidorn)又稱高棉塔,平面呈十字形建造的神殿,高度40公尺,殿內存有拉瑪一世到五世的紀念雕像,為泰國拉瑪歷代王朝的皇室宗廟。
神殿原先是拉瑪四世所建,但在公元1903年發生火災被燒毀。現在所看到的是在拉瑪五世重建,造型較為接近現代泰式寺廟。殿頂有四層重檐、上面有一座塔,塔上有九叉塔尖,塔尖上還有一個皇冠
另一方向的碧隆天神殿、更清楚的看到塔上的九叉塔尖和皇冠
碧隆天神殿前面的兩個角落,各有一座金塔,是拉瑪一世皇為了紀念父皇母后所建的金塔,又稱為雙金塔,塔下方各有二十個托塔神猴像哈奴曼Hanuman鎮守。
庭園內石雕塑像眾多,也有不少取材自中國的人像雕塑
大雄寶殿 拉瑪一世時所建,殿頂有三層重檐,最上面有龍首、龍鯪、鳳尾等裝修,風簷刻著那羅延騎金翅鳥造像,大殿四周圍繞著上蓋琉璃瓦的走廊。大殿門拱和窗拱,都屬於方形尖頂式,貼上金箔和彩色玻璃,每一扇殿門和殿窗均由拉瑪一世時代的工匠採用鑲嵌貝殼的藝術裝成。
大雄寶殿外圍有八個界石,越過了就是進入佛的領域,殿前有石獅駐守。
大殿內的四邊均有壁畫;前邊是佛陀成道前遭受群魔騷擾圖。後邊是三界畫圖,都是第一世完成的。兩側的壁畫內容是有佛陀誕生,成道和涅槃等應化事跡,還有國王巡守圖-這些都是第三世和第四世時代的作品。
至高無上的國寶玉佛,端坐在高高的佛龕上
據說這尊玉佛是在許多地方停留過,初期是鑲在清萊府玉佛寺的佛塔中,後來佛塔被雷劈毀之後才發現這尊玉佛在內,當時這尊玉佛是被灰泥(stucco)蓋住而貼滿金箔,後來佛像眼部所蓋上的灰泥部分開始裂開,才發現佛像原來是整塊翡翠而雕制的,後來這尊玉佛就到南邦府、清邁府、寮國萬象玉佛寺入寺供奉。吞武里王朝鄭昭出兵征討歸附緬甸的寮國三個小王國,同程迎請玉佛到吞武里鄭王寺供奉。後來拉瑪一世將泰國首都遷至曼谷之後,即請玉佛到玉佛寺皇宮內供奉。
大雄寶殿裡有40根立柱以及112座鳥形人身雕像。
大雄寶殿112座鳥形人身雕像。
由大雄寶殿參拜出來,用大荷蓮花苞沾聖水,點額頭或頭部祈福
在玉佛寺大雄寶殿前的合影:俐子.美月.錦治.聖馨.春花.麗卿.素嫻.善華
大雄寶殿東側有一排,呈一條直線的八座大乘塔,建於拉瑪一世時代,當時是普通白色大乘塔。到拉瑪三世再加以裝修貼上不同顏色的瓷瓦,一共有8種顏色,代表佛教的不同元素。
#白色塔供養佛陀 #深藍色塔供養佛法 #粉紅色塔供養僧侶 #綠色塔供養尼僧 #紫色塔供養過去諸佛 #藍色塔供養聖王 #紅色塔供養大普陀 #黃色塔供養彌勒普陀
玉佛寺寺區,藏經閣北邊方位有一區吳哥窟模型,柬埔寨於高棉時期與泰國文化交流頻繁而互有影響,由拉瑪四世仿照吳哥窟樣貌進行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