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0.21 阿煌與俐子走了一趟3天兩夜的花蓮之旅
第一天的重頭戲是太魯閣峽谷與入住太魯閣晶英飯店
太魯閣峽谷泛指從太魯閣至天祥近20公里的中橫路段
自太魯閣東段牌樓入口處一路西行,峽谷愈行愈窄...
燕子口到慈母橋這段最為壯觀,公路大多借壁而行,或是鑿壁借道..
103.10.21路過花蓮市道路,市政府充份運用了地方特產資源
人行道上的鋪設,使用黑白兩色的石板,做成鋼琴的鍵盤
通過太魯閣東段牌樓後,進入中橫公路的東段:這是八號省道
遊客中心前的大草坪
大草坪前的原住民石雕像
大草坪邊的一座在民國91年設立的測量基本控制點
中橫公路西邊起點是東勢、經過白冷、梨山、大禹嶺之後一路爬高,開始沿著立霧溪通往花蓮太魯閣,其中經過了關原、慈恩、洛韶和天祥。這一條主線全長190.830公里,也就是台八線公路。
1956年7月7日,由台灣省公路局成立的「橫貫公路工程總處」負責開路、規劃、建造、鋪路等工程事宜。開工典禮分別在東西端一起舉行,由當時的行政院院長俞鴻鈞主持,當時負責兼代主委的蔣經國也應邀參與。此工程動員了1萬多位退伍的榮民。
中橫公路在開工之後,由於颱風、地震等天候影響,曾發生過不少意外。第一件重大死亡事件是在1957年10月發生的,由於清晨發生一起地震,導致正在進行架橋灌漿的工程毀損,公路局的工程師靳珩,被地震落石擊中,墜落山谷身亡。當時沒有精密先進的工程設備,所以開路工人最主要的工具就是十字鎬與炸藥,因為炸藥控制不當而受傷的工人也有不少。後來又發生過多起死亡意外,經統計因工程意外及天災而殉難的有212人,受傷者702人,平均下來每公里犧牲1人餘。
中橫的完工日期比預定的提早半年完工,整個工程費時三年九個月十八天,花費約四億三千萬元新台幣。通車典禮是由當時的副總統陳誠舉行,在1960年的5月9日開放通車。
長春祠---距離太魯閣口2.3公里,是為了奉祀當年闢建台八線中橫公路的施工過程中,不幸因公殉職的212位榮民靈位。
由於中橫公路工程艱鉅,時有傷亡,當時的台灣省公路局為了告慰英靈,於是在1958年,擇定在公路對岸的湧泉水瀑上方築祠。
長春祠的建築採中國古典唐代亭台樓閣風格,並依照附近地勢嵌入山壁之間,精巧而莊嚴。清新的泉水自山壁湧出,形成一道飛瀑直瀉而下,終年不歇,形成「長春飛瀑」,為中橫公路的一處盛景
長春祠對面停車場的車子終日不斷
沿路有落石坍方的現場,持續搶修中
燕子口是步行進入,近距離觀賞,要進入前,先在管制站租工程安全帽
這一段公路美不勝收,處處都令人讚嘆不已
下車步行,遊覽車再到前方等候
中橫公路對岸的岩壁上遍布著許多小洞,這是因塊狀大理岩地層受立霧溪長期的侵蝕作用下,逐漸形成壺穴,燕子便利用天然的壺穴,築巢而居。每當春夏之際,便可瞧見雨燕、洋燕在空中成群覓食,盤旋於懸崖山谷間,形成「百燕鳴谷」的奇景,也吸引眾多慕名而來的遊客,前來駐足觀賞,但是現今,因遊客人數增加,干擾燕子的生態環境,目前僅有零星數量的燕子穿梭於燕子口。
這段公路部分人車分道,觀賞道蜿蜒在山壁邊
峽谷岩壁處處美景,大器壯觀...遊客顯得十分渺小
山洞石壁,鬼斧神工
無敵美景
阿煌在大學時,曾加入救國團的服務團隊,擔任暑期中橫健行營隊領隊;在民國70年時,寒暑假都帶隊走中橫,對中橫有特殊的回憶與感情;
當時第1天在台中報到.歡迎晚會,第2天到大禹嶺山莊.第3天開始健行由大禹嶺山莊走到慈恩山莊.第4天由慈恩山莊走到洛韶山莊.第5天由洛韶山莊走到天祥山莊.第6天由天祥山莊走到慈母橋搭車到花蓮市.惜別晚會.第7天由花蓮解散回家...這是33年前的回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