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下午到:貝倫塔(英語:Belém Tower,葡萄牙語:Torre de Belém)
1983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珍貴的文化資產』的古蹟。
它是一座五層防禦工事,建於曼努埃爾一世時期的1514年到1520年間,用來防禦位於貝倫區的港口。
葡萄牙雖是歐洲地中海國家的邊緣,卻是面對大西洋的前端國家
隨著地理大發現時代的到來,葡萄牙里斯本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海港。當時有必要建造一些防禦工事來防衛里斯本和它的港口。
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最早提出一個防禦計劃,貝倫塔就是這個計劃的一部分。貝倫塔的建造也為了紀念里斯本的聖徒,聖文森St.Vincent)。
弗朗西斯科·德·阿魯達(Francisco de Arruda)是貝倫防禦工事總建築師。
他大量使用了摩爾人和阿拉伯人的藝術元素,如崗亭頂端的胡椒粉盒形狀的炮台。
為了顯示出國王的聲威,塔上裝飾了許多曼努埃爾式的象徵物,如:厚的石繩環繞塔身,點綴石結、渾天儀或是耶穌十字和一些其他的動植物圖樣。
塔前是開放式的平台,佇立著一尊聖母與聖子的雕像,保衛航海的人們
當退潮時 貝倫塔是與陸地分隔的
既然是防禦的工事 公園內自然會有大砲的陳列...這是近代才有的
貝倫塔位於太加斯河畔(Rio Tejo) 右側是出海口面對大西洋
左側則是我們昨天去的4月25日大橋...
旁邊小灣有遊艇碼頭
靠近海邊...有不少的海鷗在此覓食
這是紀念第一個由葡萄牙跨越大西洋到美洲的創舉
旁邊的紀念牌說明飛行的路線...以跳島方式飛行
4月25日大橋與山上的基督像很壯觀!
大鳳梨....椰子樹啦!
貝倫塔往大橋約幾百公尺是航海發現者紀念碑
航海發現者紀念碑 Padrao Dos Descobrimentos 高52公尺,為了紀念亨利王子(Henriqve)於十五世紀創立航海學校,培養無數人才,揭開海權時代序幕。
是葡萄牙紀念15至16世紀航海時代的一個紀念碑,也是里斯本其中一個著名地標。
也象徵葡萄牙為昔日開啟航海時代的先驅及對發現新大陸的熱情
當然:「光榮的航海歷史」才是葡萄牙人真正深切引以為傲之處
發現者紀念碑於1940年首次在葡萄牙世界博覽會上展示,由葡萄牙藝術建築師特姆及雕刻家里奧普度所建造。由於紀念碑起初採用了易腐爛的材料建造,因此在1960年以混凝土重建;紀念碑於同年8月6日完成重建,1985年,在紀念碑內設立展覽廳
這裡算是紀念碑的背面...一把巨大的劍!
航海發現者紀念碑以亨利王子(Henriqve)「站」在紀念碑的船首位置,在其的東、西兩邊均雕有16位(含王子共33位)航海時代的航海家、導航員、傳教士等葡萄牙人

- 科英布拉公爵彼德王子 (若昂一世二王子)
- 蘭卡斯特皇后(恩里克王子母親)
- 花馬法林 (作家)
- 卡貢沙魯(多明我會修士Gonçalo de Carvalho)
- 卡亨利(方濟會修士Henrique Carvalho)
- 賈梅士(詩人;著名史詩《葡國魂》作者)
- 貢沙維斯 (畫家)
- 蘇雅拉 (編年史家)
- 高爾哈 (旅行家)
- 邁路加 (宇宙學者)
- 易士高巴 (導航員)
- 納斯彼得 (數學家)
- 亞內瓜爾 (導航員)
- 安納斯 (導航員)
- 雅高若望 (導航員)
- 法蘭度聖王子(若昂一世六王子)跪坐者
紀念碑東面的雕刻人物(由左至右往下分別是...)
- 亨利王子(Henriqve)(航海時代航海家;若昂一世三王子)
- 阿方索五世
- 華士古達伽馬 (首名經海路到印度的歐洲人)
- 巴打利亞 (導航員Afonso Baldaia)
- 卡布拉爾 (最早到達巴西的歐洲人)
- 麥哲倫 (首名環航地球的歐洲人)
- 告尼魯 (導航員)
- 哥迪雷 (導航員)
- 蘇沙馬添 (導航員)
- 巴羅士(作家)
- 伊士達阜·達·伽馬 (船長,華士古達伽馬父親)
- 迪亞士 (航海家,最早經海路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歐洲人)
- 迪奧高 (導航員,最早經海路至非洲剛果河的歐洲人)
- 亞比爾魯 (導航員)
- 亞豐素(果阿公爵,有「葡萄牙戰神」之稱)
- 聖方濟沙勿略 (傳教士,耶穌會創始人之一)
- 基斯土阜·達·伽馬 (船長)
這裡是葡萄牙人休閒的好去處
這個紀念碑也為紀念葡萄牙著名航海家亨利王子(Henriqve)逝世500週年
廣場的水泥地上有一幅世界地圖,清晰的標出葡萄牙航海家遠航世界各地的年代.地點和航線.使遊客對葡萄牙航海史一目了然....但照片沒照到..
紀念碑附近有幾家水上餐廳
紀念碑的對面 我們等一下要去的傑若米莫修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