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10.10下午 我們在鳳凰古城

鳳凰古城是中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讚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

鳳凰古城始建於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歷經300多年的風雨滄桑,古貌猶存。

這是我們全部團員27人,同學同事眷屬的組合同遊

P1330410.JPG

16:30沈從文故居,是中國第一位入圍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

沈從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煥,字崇文,後改名沈從文,生於中國湖南省鳳凰縣。是中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家小說家散文家考古學專家。

位於中國湖南省鳳凰古城中營街,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四合院。1902年12月28日,沈從文先生在此出生。

P1330394.JPG

導覽員很盡責的介紹沈從文身平事蹟

1987、1988年諾貝爾文學獎最後候選名單之中,沈從文入選了,

文化界流傳,1988年諾貝爾評審委員會已經決定文學獎得獎者是沈從文,但他已過世數月,而諾貝爾獎只會頒授給在世的人,以致沒得獎!

P1330395.JPG

沈從文追求校花張兆和的愛情故事,也為後人津津樂道(1933.9.9結婚)

fff.jpg

故居約600平方米(約180坪),系木結構四合院建築,房屋是穿斗式木結構,為火磚封砌的平房建築。四合院分前後兩進,中間有用方塊紅石鋪成的天井,兩邊是廂房,共11間。

P1330396.JPG

P1330400.JPG

故居的天井中央,有一大水缸

P1330404.JPG

水缸內有遊客丟入的紙鈔銅板....不會浸爛嗎?

P1330399.JPG

1988年5月10日,沈從文因心臟病猝發在家中病逝,享年86歲,臨終遺言:「我對這個世界沒有什麼好說的。」

沈先生的孫女沈紅,寫了一篇懷念祖父的文章,藤建庚書法很漂亮....

七十年前,爺爺沿著一條沅水走出山外...

P1330405.JPG

P1330406.JPG

P1330418.JPG

古城內的窗欙,有許多是蝙蝠的造型,帶來福氣

P1330414.JPG

路邊小吃眾多,只是不大敢嘗試

P1330413.JPG

P1330417.JPG

路過小學,大家充滿好奇,但是今天是上課日無法參觀

鳳凰縣沱江鎮箭道坪小學,上面的亮晶晶獎牌,都是表揚狀

除了小學,還是"少年軍校"及"家長學校"(應該就是補校)

P1330420.JPG

織布店

P1170376.JPG

P1330421.JPG

鳳凰古城北門城樓本名“碧輝門”,採用紅砂條石築砌,既有軍事防禦作用,又有城市防洪功能,

是古城一道堅固的屏障。

P1330423.JPG

城牆邊城牆上,都是休憩的場所

P1330424.JPG

P1330426.JPG

北城門下寬寬的河面上橫著一條窄窄的木橋,以石為墩,兩人對面都要側身而過這裡曾是當年出城的唯一通道。

石墩橋的上方,多蓋了一條木板橋供使用,木板橋寬一些

P1330431.JPG

P1330439.JPG

沱江渡船頭,我們要搭船遊河

P1330428.JPG

鳳凰古城的魅力,當然是拍結婚照的最佳場所

P1330434.JPG

眾美女也要跟古牆合影一下

P1330430.JPG

14729267_1137332669636248_2531325872280469226_n.jpg

這就是沱江遊河的船,每艘坐10人

P1330445.JPG

P1330447.JPG

14729199_1137332876302894_5761778916204622735_n.jpg

沿江面的房子,都是賓館民宿,每房間都有面江陽台,也都有休息搖籃,很有特色!

P1330452.JPG

吊腳樓:是鳳凰古城具有苗族建築特色的古建築,屬清朝和民國初期的建築。

吊腳樓群的吊腳樓均分上下兩層。俱屬五柱六掛或五柱八掛的穿鬥式木結構,上層寬大,工藝複雜,做工精細。下層隨地而建,很不規則;

屋頂歇山起翹,有雕花欄杆及門窗。這種建築通風防潮,避暑禦寒。體現了苗族獨特的建築工藝,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和觀賞價值。

P1330465.JPG

吊腳樓群長達數百公尺,上面有餐廳.民宿.等等

P1330466.JPG

由水面上看的景象,與在陸上看的感覺不同

P1330468.JPG

河面上,有土家阿妹為遊客唱山歌

P1330470.JPG

陳榮方教授的錄影

  

靠近沱江上的雪橋

P1330472.JPG

沙灣萬名塔:塔本來是木製結構,在20世紀60年代被拆除。80年代重建,材質為現代建築材料。

P1330476.JPG

船上看虹橋

P1330482.JPG

渡船頭的漂亮苗族小姐,媽媽帶小女孩,大家都為小女孩吸引

P1170350.JPG

可能累了,一直做鬼臉

帶這麼多銀飾配件,一定很重很累....

P1330488.JPG

萬壽宮座落在風景秀麗的東門外沙灣,北靠東嶺,面瞰沱江。萬壽宮始建于明末清初,規模建築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咸豐四年(1854年)江西人楊泗在西側建遐昌閣;民國十七年(1928)又在大門北側建陽樓。

P1330484.JPG

進入萬壽宮就是鳳凰城民俗博物館

民俗博物館的對聯為黃永玉所寫,一對精工細雕的石獅分列兩側;

    上聯:藏蘭徑樵歌溪橋夜月千古民俗於一館
    
下聯:展邊城絕唱奪翠奇葩五竿有才斯為神

緊靠大門與高大門樓連為一體的,北有陽樓,西有遐昌閣。大門內9級台階之上凌空矗立正廳,而後是正殿。

P1330490.JPG

遐昌閣坐落在萬壽宮內。閣樓建于清朝咸豐四年(1854年),為六方木質閣樓式結構,共三層,高20米。閣以抬梁式大木結構為主體,閣內12根大柱支頂,一層一簷,逐層向內收縮,似塔而非塔,造型獨具匠心。屋面下層平緩而上層陡峻,各層出簷起翹,簷下卷棚支撐;第三層屋面6條垂脊交匯於一點,上蓋彩色玻璃圓葫蘆寶頂,古樸典雅。

P1330493.JPG

中庭印染布縵

P1330495.JPG

導覽員介紹黃永玉的作品

永玉(1924年8月9日),生於湘西鳳凰縣土家族中國畫家,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曾任版畫系主任。

黃永玉在版畫、中國畫雕塑文學建築郵票設計等方面都有創作作品。

P1330499.JPG

雕塑作品

P1330500.JPG

黃永玉亦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詩人,其詩作中的民間化、口語化風格與質樸的詩風,十分别致動人。

P1170358.JPG

正殿內供旌陽公許真君神像一尊,夏秋之季,若遇天氣晴朗,斜陽照耀在沱江上游的水門口河面,反射光從虹橋中拱穿過,射進萬壽宮中門,直達許真君頭部。斜陽西移,反射光漸漸遍及真君全身,因神像頭部全飾赤金,在夕陽反照的暉映下,神像金光閃閃,似動非動,栩栩如生。

P1330501.JPG

P1330502.JPG

P1330504.JPG

正廳前的9級台階,是最佳合照點.女生合照

15028.jpg

P1330511.JPG

男生合照

P1170363.JPG

為男生拍照的娘子軍

S__30048270.jpg

天色漸暗,要夜遊鳳凰城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煌與俐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